案例背景
公司一開始是自建車隊,但存在兩個問題,一個是司機偷油倒賣,另一個是嫌公司福利待遇低,留不住人,直接影響了貨物的交期。索性就外包,無非是價格貴點,但至少堵住了內部的舞弊,還省心。選擇了一家運輸公司,已經合作6年,自有車輛6輛。如果運輸車輛不足,可以安排外叫車,但不得高于內部運輸價。倉庫有一名物流經理負責物流調度以及費用結算。
審計過程
對物流這一塊,審計部每年都在進行審計,但把審計重點都放在了物流運輸費用結算,有發(fā)現(xiàn)過物流運輸單據(jù)重復結算的情況(案例在之前的章節(jié)已經介紹過)。
在內審知識分享群討論物流運輸審計時,群友提供了一些他們的審計發(fā)現(xiàn):物流主管心黑,每次派車都給100元或者兩包中華煙,不然就把派車的指標給別人;自己在外面合伙成立了物流公司,價格賊高;結算的時候多結算費用。
有了群友的提示后,審計組打算從合同簽訂、物流運價、外叫車、費用結算價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審計,審計方案如下:
1、檢查物流運輸合同及價格變更是否得到有效審批;
2、調查新線路或者已有線路的價格與市場的差距;
3、物流運輸結算是否存在重復計算或者多計算,重點關注外叫車。
從財務系統(tǒng)獲取的物流運輸金額,差不多一年在2000萬左右。按制度要求,超過100萬就需要招投標,這都2000萬了,一直都沒有招投標。
物流經理的解釋是:手頭上還有物流款未結,現(xiàn)在資金緊張,如果物流商要結算,資金更緊張;合作了好幾年了,吃住都在公司附近,配合都不錯,重新再找也不方便;運輸價是良心價,比市場價便宜多了。
與物流商訪談時,物流商表示一直在做虧本買賣,不賺錢,賺的是辛苦錢,給公司服務了。
通過訪談,審計組初步懷疑肯定是有某些可以賺錢的地方,做6年虧本買賣,是個正常人,早就不做了,越是賣慘的,說明心里有鬼,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套路。
翻閱物流運輸合同,發(fā)現(xiàn)只有2013年的合同,后續(xù)沒有簽訂過新的合同,而運價倒是每年都在漲。
詢問物流經理為何漲價,他的意思是現(xiàn)在人工成本高,油價也漲了,每年漲一點,意思意思。
剛好,有一朋友在物流公司做結算,就獲取了他們公司的物流運輸成本測算表,發(fā)現(xiàn)物流運輸成本分固定運輸成本、油耗、過路過橋以及線路要素。
每公里的固定成本與當月天數(shù)、月行駛里程數(shù)、車輛成本(頭、掛)和使用時間、保養(yǎng)費用與保養(yǎng)里程數(shù)、隨車司機數(shù)和月工資、輪胎更換數(shù)量(驅動輪、費驅動輪)、GPS費用、保險費用等。
測算運輸成本=百公里耗油*油價*里程數(shù)/100+每公里固定成本*里程數(shù)+過路過橋費+每公里線路要素*里程數(shù)
這種個體戶的運輸商好像并不適用,運價與成本不存在一定的關系,但與油價是有關系。
審計人員從物價局的價格信息查詢到的柴油價格實際是一直跌的,由于加了物流公司老板的手機,在翻閱其qq朋友圈以及搜索物流公司老板的手機號碼時,審計人員在58同城找到了招聘司機的帖子,好像工資并沒有漲過,也就是說每年漲價的理由并不存在。為什么物流經理要撒謊,審計人員暫時想不到其動機所在。
線路有上百條,而且光是看運輸點和運價,也看不出什么問題,沒有概念。審計人員將線路劃分為本地、本省、外地三大類,再通過百度地圖搜索出起始點的距離,通過運價/里程數(shù)這個數(shù)據(jù),就發(fā)現(xiàn)了部分線存在異常,舉例如下。
起點 終點 距離(千米) 運價(元/噸) 運價/里程數(shù)
杭州 寧波 160 90 0.56
紹興 寧波 120 90 0.75
杭州 紹興 60 70 1.16
紹興 柯橋 45 70 1.55
審計人員在物通網(wǎng)(http://www.chinawutong.com/)找了幾家物流商進行詢價,發(fā)現(xiàn)紹興到寧波只要55元/噸,而紹興到柯橋只要30元/噸,運價與市場價偏離太多。
物流經理對此的解釋是,車都是從杭州出發(fā)的,路程都一樣。叫當?shù)氐耐獍嚥皇歉阋嗣?
本地區(qū)的短途運輸有也離譜的地方,江蘇地區(qū)20公里內,是30元/噸,而武漢居然要60元/噸,是江蘇的兩倍。
物流經理對此的解釋是,可能武漢當?shù)匚锪鞑话l(fā)達,所以價格貴。
接下來,審計人員對1年的全部費用結算單進行審計,發(fā)現(xiàn)雖然是很簡單的物資重量*單價,然而結算還是存在問題:
1、倉庫沒有地磅,系統(tǒng)上物資的重量是按照理算計算的,理算是大于磅計的。
2、部分物資是存在系列的,為了結算方便,開單員統(tǒng)一按照該系列中最重的物資里算重量入倉庫賬,再和物流公司結算時,也是按照最重的。
3、運輸車只運輸市區(qū)內,只要跨市區(qū)就是外叫車輛,外叫車基本占了一半以上。而外叫車大于內部結算價部分,本來是由運輸商承擔的,通過特批變成了公司承擔。
4、包車運輸結算不合理,按照發(fā)貨單,長度只有8米